岑参的读音是什么

作者:  更新 :2023-02-18

最佳答案

岑参介绍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荆州江陵(现湖北江陵),太宗时元勋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入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举人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2次参军塞外,先往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向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岑参工诗,善于七言歌行,代表作是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。现有诗三百六十首。对边塞风光,军营生活,及其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体会,所以边塞诗尤多佳作。风格与高适相仿,后代多合称“高岑”。有《岑参集》十卷,已佚。今有《岑嘉州集》七卷(或为八卷)行世。《全唐诗》编诗四卷。

岑参的读音是什么

人物生平

少年聪慧

约开元十年(722),五岁的岑参逐渐念书。约开元十四年(726年),九岁的岑参逐渐写作文章。

约开元二十年(732年),十五岁的岑参迁居嵩阳(今河南登封县)。

约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二十岁的岑参西上长安,献书阙下,但无法得到提擢,以后频繁奔走在长安、洛阳中间大概十年。

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,王昌龄江宁丞,岑参作《送王大昌龄赴江宁》以送。

守选三年

天宝三载(744年),岑参以第二人登进士第,接着是三年的守选期。

天宝四载(745年)春,岑参从长安考虑,沿京洛大路东进,在孟津渡过黄河,到达河溯之地,探寻陶处士;然后向东北做到新乡县,拜会县尉王釜;以后通过相州到达邺城,然后抵达了邯郸,又通过清河县到达冀州,以后由冀州往北做到瀛州,然后向西北而行到达安喜县,拜会了三堂叔岑棓。夏秋之交时,岑参逐渐南返,先去井陉,拜会李道士;再从黄河边的黎阳县,过河到南岸的白马渡,随后向东南抵进颍阳度岁。

天宝五年(746年),岑参由颍阳考虑西返长安,先北渡黄河到达旧居之地王屋山,随后北赴晋州,在晋州旧地重游;再从绛州,并在参观骊姬墓;以后东渡黄河到达蒲关,在蒲关住宿;最后到长安杜陵别业,送安喜县人郭乂返乡时作《送郭乂杂言》。为了成功参与的冬集,岑参再度东去颍阳向州府报告守选状况,并领取应取解文。等待官衙派发应取解文期内,岑参曾到达匡城县(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),遭受周县尉的接待,后于夜里到达主梁投宿,又曾和朋友韩樽在偃师东拜会景云寺晖上人。秋天,岑参在赢得了官衙发放应取解文后西归长安参与冬集,为成功获得授官而作《感旧赋》分送县衙相关“大咖”。

- END -

查看更多知识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