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(“狡兔三窟”的典故)

作者:  更新 :2023-02-17

最佳答案

“狡兔三窟”的典故源于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,故事内容如下:战国时期,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暖去薛地收债,并顺带买回家里缺的物品,冯暖以借孟尝君的命令,把债契所有损坏,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。冯暖说:“狡兔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”

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(“狡兔三窟”的典故)

成语典故

春秋时代,齐国的孟尝君特别喜欢与作家、侠义之士交友。为了能和她们常探讨国事,孟尝君常常邀约这种人在家里长住。其中有位叫冯谖得人,经常住很长时间,但却什么事都不做。孟尝君觉得很奇怪,可是好客的他依然热情招待冯谖。

有一次,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追债,但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,反倒又把债卷全烧了,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,对他充满感谢。

之后,孟尝君被齐王消除相国的岗位,前去薛地居住,遭受薛地人热烈的欢迎,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的才能。这时,很少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:“一般精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窟,才能在紧急关头躲过猎人的抓捕,而免去一死。但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所,因此你没法无忧无虑,我愿再为你分配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所。”

因此冯谖去见梁惠王,他说假如梁惠王能请来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,那样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。因此梁惠王派人邀约孟尝君到梁国,准备让他出任治理国家的主要官衔。

但是,梁国的特使一连来啦三次,冯谖都喊孟尝君不必同意。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整治梁国消息传入齐王那边,齐王一急,就赶快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。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拥有齐国家传祭器的需求,并把他们放到薛地,同时修建一座祠庙,以保证薛地的安全。

祠庙建之后,冯谖对孟尝君说:“如今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修建好了,从今以后你还可以垫高枕头,安心地睡大觉了。”

- END -

查看更多知识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