衙内是什么意思(衙内是什么意思宋朝)

作者:  更新 :2023-04-11

最佳答案

衙内是什么意思(衙内是什么意思宋朝)

衙内

1.官衙以内。

2.对贵家子弟、官僚子弟称呼。

3.职官名。

“衙内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为yá nèi,基本意思是宫禁之内。五代及宋初,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、牙内都虞侯等,多以子弟充任。“牙”讹变成“衙”。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。出自《旧唐书·德宗纪上》:“己亥,敕上下卫上将军、大将军,并于衙内宿。”

宋孔平仲《珩璜新论》卷四:“或以衙为廨舍,早晚声鼓,谓之衙鼓,报牌谓之衙牌,孩子谓之衙内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恰待下拳时,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保正道:‘这等是衙内了。请问当时小名,可记得么?’”

“衙内”本是掌理禁衙的官衔,唐朝籓镇相沿以亲子弟管领这类职位,宋元时便称官宦子弟为“衙内”,宛如称“王孙”“公子”一样。元杂剧里所指“衙内”,则是映射当时的蒙古官员,包含元朝的诸王、勋贵和权臣。他们多仗势欺民,并与官府、富户串通,干涉民政,争夺人民财物或良家妇女,是让百姓又憎又怕的人物,杂剧中对此类权豪势要,毫不留情的加以公布与讽刺。有人将政府部门称作“衙”的,在政府机关内工作即被称作“在衙内当差”。

汉末时,“衙门”成了军旅营门的别称。这一名称逐渐移用于官府。《武瓦闻见记》中记载:“近俗尚武,是以通呼公府为‘公牙’,府门为‘牙门’,字稍讹变继而为‘衙’也。”唐代之后,“衙门”一词广泛流行。到了宋朝之后,人们就几乎只知道“衙门”而不知有“牙门”了。

造句

1.这位“衙内”一成了气候,城里的小混混都拜在他门下,如蚁附膻,十恶不赦。

2.启禀衙内,此刀倘若杀得人多时,常自半夜里啸鸣,这是一桩奇处。

3.他听说汾阳县官的衙内嚣张跋扈,专门伤害良家少女,竟赶去抱打不平。

扩展阅读

衙内硬着头皮问:“你为何在这里?”酒保说:“这里是我主人家。官人少等,我进去通报一声。”酒保去不多时,几名青衣婢女簇拥着一个身穿红衫的女孩出来了,衙内又说了借宿之事,女孩款款将衙内请进家门。来到堂上,吃过茶后,女孩又吩咐安排酒饭。衙内拜问女孩姓名家世。女孩轻启朱唇,说到:“奴家也是勋贵之家。”衙内正要问是哪一家?女孩赶忙说:“不必再问,日后便知。”衙内又问回去的道路。女孩说:“不急,我家乃五伯诸侯的家眷,衙内又是宰相之子,门当户对。早先爹爹议亲,总也不成。不料,姻缘却在此相会!”衙内听她之意,越发心慌,又不敢违抗,只得假意奉承。

在《梦华录》中代旭饰演的池衙内直接颠覆了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,富家⼦弟的⼈设让池衙内有些嚣张跋扈,但这⼀⻆⾊⼜并不让⼈讨厌。除了有纨绔的⼀⾯之外,池衙内还是这部剧中的搞笑担当。

李秋平栽了,一个“侵犯”罪名,可谓是当今的李衙内,道德败坏,性质恶劣,影响极坏!如果没有此事发生,李衙内还将要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,道德败坏的李衙内居然还能堂而皇之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,真是天大的笑话!

整部《水浒传》,某种角度说,写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绑架故事——那天夜里,朱仝遭遇了一场对小衙内的绑架,而若干年后,他会发现,这场绑架其实并没有随着小衙内的身首异处而结束,它一直在持续,只不过被绑的肉票,已经从小衙内变成了他自己。

有一个帮闲的,唤作干鸟头富安,理会得高衙内意思。富安道:有何难哉!衙内怕林冲是个好汉,不敢欺他。这个无伤;他见在帐下听使唤,大请大受,怎敢恶了太尉,轻则便刺配了他,重则害了他性命。小闲寻思有一计,使衙内能彀得他。

在《梦华录》中天仙姐姐刘亦菲扮演的赵盼儿,第一次遇见欢喜冤家池衙内时,池衙内踢蹴鞠还不如赵盼儿,就结下了梁子。

- END -

查看更多知识百科